1896年的夏天,满清糊裱匠李鸿章,甲午战败后下台,被慈禧派到欧美考察。去之前,李鸿章带着一肚子的疑问。
这一年,他已经74岁。带的行李里,还有一副楠木棺材,大有左宗棠抬棺收复新疆的决心,誓言要搞清楚问题出在哪里。
大清还有救吗?
可等漂洋过海,到了欧洲,李鸿章看着遍地的高楼大厦,一个字也说不出来。
这种感觉,就像是非洲野人突然闯进了文明世界,三观完全被颠覆,除了震惊,就是不可置信。
最后,走的时候,只从克虏伯兵工厂订购了一批大炮。要知道,此时的大清已经搞洋务,办工厂,三十多年了,居然连基本的军用品也造不出来。
5年之后,李鸿章去世。
他去世的第三年,也就是1903年,福特汽车公司成立。和福特同时崛起的汽车巨头沃尔特·克莱斯勒、大卫·别克等人,集体涌入底特律。
美国汽车工业时代就此开启。
这一年,中国最繁华的城市上海,只发行了5块汽车牌照。10年后,全中国跑的汽车,也不过几百辆。
之后,德国大众在狼堡崛起。日本丰田也不甘示弱,借助丰田生产法,后来者居上。
而中国人引以为豪的红旗轿车,从1956年生产,到1981年停产,只造了1540辆,同时代的福特年产量398万辆。
这就是,中国汽车和外资品牌的差距。
萤火之光敢与日争。
当时,无人敢应。几十年后的今天,李书福跳了出来。
我敢。
他先是吃下沃尔沃,转身又拿下奔驰。这个曾经的台州放牛娃,白手起家,只用了二十年,就超越了外资品牌几百年的成就。
他是怎么做到的?
核心秘诀有三招:发现的眼,勇敢的心,迈开的腿。
而这三招,恰好也是每一个草根创业者成功的关键点。
第一、发现的眼。
机会只有在没人发现的时候才算是真正的机会。
成功的创业者,往往有一双发现巨大商机的眼睛,能够提前感知大势的到来。
李书福就是这样的人,造车之前的原始财富积累,全靠眼光毒辣。
1982年,19岁的李书福高中毕业去照毕业照。当地只有一家国营照相馆,挤得同学们怨声载道。
但是,李书福却看到了商机,托关系当了两个月学徒,就买了台相机,自己走街串巷给人照相,几个月时间就赚了好几百。
有了钱,他也想开一家照相馆。
评论列表 (0条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