撰文 | 王怡博
审校 | 二七
图源|Pixabay
米歇尔·弗兰茨尔(Michelle Francl)“坦白”道:“如果茶凉了,我会用微波炉热一下再喝。”弗兰茨尔是美国布林莫尔学院的化学家,她在一篇题为《化学家的一杯茶》( A chemist's cup of tea )的文章中写道,凉茶表面会漂浮一层膜,这让她难以下口——只好把茶重新加热,或者在泡茶时事先挤一点柠檬汁。
这层膜最初并没有引起卡罗琳·贾科明(Caroline Giacomin)的特别注意。直到有一个来自中国台湾的同学对贾科明抱怨道,茶上面那层膜实在令他无法忍受,所以他不打算再喝茶了。
贾科明是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卫生科学与技术系的博士生,她加入的课题组主要研究有关界面(interface)的科学问题。在她和导师商量博士研究课题时,导师为她提供了一些值得研究的课题。令贾科明意外的是,“茶的界面”就列在其中,再加上之前和同学的谈话,她决定亲自研究研究这层膜。最终,她的研究结果发表在《流体物理学》杂志上。
,,皇冠足球社区(www.hgbbs.vip)是国内最权威的足球赛事报道、预测平台。免费提供赛事直播,免费足球贴士,免费足球推介,免费专家贴士,免费足球推荐,最专业的足球心水网。
在贾科明的茶杯里,她有时能看到泛着光泽的茶膜,有时则看不到。而且,如果等一段时间再去喝泡好的茶,会发现茶膜像冰层一样裂开。但 如果用肉眼看不到,这层膜就真的不存在吗?膜的碎裂又与什么因素有关?是否可以让膜不发生破裂?
化学家“铺”好的路
在20世纪90年代,有2位对茶情有独钟的化学家:迈克尔·斯皮罗(Michael Spiro)和德格拉提乌斯·贾甘伊(Deogratius Jaganyi)。他们一共写了14篇有关茶的论文,其中有7篇在解释关于茶膜的化学现象,包括化学组成和影响茶膜形成的多种因素,更重要的是, 他们还为“茶杯里有时能看到茶膜,有时则看不到”提供了化学动力学解释。
对科学家来说,实验室是泡茶的绝佳场所——几百毫升的玻璃烧杯是极好的茶杯,而恒温的水浴锅能让他们相对精准地控制“茶”温。斯皮罗和贾甘伊把红茶茶包放进烧杯里,用80℃的水冲泡5分钟,随后将茶包取出,让茶水静置一段时间。
图源|Pixabay
此前,有科学家认为茶膜是在用沸水冲泡茶叶时,茶叶上的蜡质层“浮”到了水的表面。但当斯皮罗和贾甘伊用实验室里的蒸馏水(无机物、有机物等杂质极少)泡茶时,并没有出现茶膜。这说明,只依靠茶叶和较高的水温并不能产生茶膜,水中的某些成分必然起到了关键的作用。他们通过进一步实验证实, 钙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是诱发茶膜形成的关键,但单单只靠钙离子或碳酸氢根离子都不能让茶膜“现身”,必须是二者的结合。
评论列表 (4条)
2022-05-22 00:18:37
多多身上这件灰色连帽卫衣真是谁穿谁少女,基础款式的设计没有多余的元素点缀,反而给人一种很舒服的感觉,灰色百搭时髦又高级,很适合用于这种主导单品上,尤其是连帽设计露出整合锁骨线条,别提有多吸睛了,宽松的剪裁衬的身材格外娇小玲珑,让多多也显的非常活力四射。
转载说明:本文转载自USDT交易平台。网站挺不错的
2022-04-21 00:00:35
发现一篇宝贝文!